紡織產業是南通極具識別度和標志性的特征產業、主導產業和富民產業。近来,工信部发布榜首批契合《印染行業規范條件(2023版)》企業名單,南通3家印染企業名列成本,上榜數量位居全省榜首。隨著印染等重要板塊的不斷轉型升級,南通紡織產業集群加快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构成新質生產力。本年1—9月,全市高端紡織產業實現產值1781.4億元,同比增長17.5%。
近年來,我市先后出台《南通市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關於树立南通市高端紡織產業集群發展協同推進機制》等文件,树立涵蓋重點企業、科研院所、重點園區、行業協會的紡織行業產業鏈黨委,積極推動政產學研协作,聚集產業鏈創意設計、高性能纖維、高端面料、生態染整工藝、高的附加价值功能性紡織服裝等单薄領域和關鍵環節,引導企業鍛長板、補短板,推動區域內設計、研發、生產深化协作,提高紡織行業全產業鏈發展水平。
2022年,南通與蘇州、無錫一起打造的“高端紡織集群”成功獲評國家級先進制作業集群。2023年,全市規模以上紡織企業1466家,營業收入實現同比增長20.3%、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5.3%。
歷經多年磨礪,我市已构成特征鮮明、優勢互補、協同聯動的“一區五基地”空間布局。“一區”為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著力打造国际級家紡產業集群先行區﹔“五基地”包含通州灣現代紡織產業園打造的高端面料和產業用紡織品創新基地,海安常安現代紡織科技產業園打造的綠色低碳高端紡織產業基地,以恆科、華峰、桐昆、金鷹等企業為龍頭打造的長三角纖維制作基地,以海安鑫緣為龍頭打造的繭絲綢全產業鏈生產基地以及南通外貿中心打造的紡織服裝外貿新業態基地。
“一種纖維分離壓緊器”“一種細紗機集束裝置”……以科技創新為穩步前行的關鍵動力,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在加大產學研协作、加強關鍵技術攻關、加快自主產品研發等三方面發力,构成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新式集成紡紗技術。“我們先后與東華大學、江南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國內闻名高校及科研院所树立緊密的產學研协作關系,每年研發投入超過6000萬元。”相關負責人表明,企業现在擁有各項專利60多項,年研發新產品100多個、新產品產業化率60%以上,才智紡紗工廠內萬錠用工減至8人。
在海安啟弘紡織科技有限公司,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的創新應用已蔚然成風。“我們以每年不少於銷售收入3%的研發投入,與江南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開展协作,聘請闻名專家、教授作為智囊團,构成完善的研發办理體系,持續供给新產品、創造新價值。”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累計擁有18項授權發明專利和15項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2023年銷售額達5.9億元。
插上創新之翼,紡織行業企業紛紛蓄勢騰飛。國家級專精特新“小伟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2家、省級智能工廠2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9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0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2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4個,省級院士作业站2個……攻破中心技術、打破技術壁壘的累累碩果,讓紡織產業持續向高而攀、向“新”而行。
為釋放更多創新因子,南统统過財政、金融、稅收等多種政策措施,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位置,鼓勵龍頭企業參與或主導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的拟定和修訂,打造南通“精品家紡”標准體系﹔建成國家床上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树立品牌專業化服務渠道,支撑企業培养自主品牌,推動產品設計、文明創意、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交融發展,打造“南通家紡”“南通絲綢”“南通服裝”等具有必定競爭力的區域品牌。现在,全市培养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家、省長質量獎3家、市長質量獎12家,中國馳名商標23件。
深秋時節,記者走進江蘇聯發紡織股份有限公司看到,智能化生產場景隨處可見。“AI質檢員”正替代人工把關質量問題,實時測量產品的寬度、密度等,再小的瑕疵也逃不過它的“高眼”。“‘AI質檢員’是我們加裝改造的紡織行業智能化檢測設備,能够幫助企業及時調整生產工藝,減少損失。”聯發紡織IT部經理、南通巨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如江泄漏,现在企業共裝有5個“AI質檢員”,未來將實現企業生產車間全覆蓋。
“織”造變“智”造,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智能化、綠色化賽道風生水起,為傳統紡織行業勾勒出一幅產業升級的新畫卷。
江蘇大生集團建成“十四五”全國榜首個才智紡紗工廠,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30%,生產功率提高25%,單位綜合能耗下降15%,樹立中國智能紡織新模范﹔羅萊日子建成智能繡花車間,生產功率提高25%,設備利用率提高10%,生產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為0.5%,用工減少了34%﹔擁有中國紡織聯合會頒發的“低碳企業”和“江蘇省綠色工廠”等榮譽的科德寶寶翎襯布(南通)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光伏發電項目、空氣源熱泵項目、水源熱泵項目等,預計年減碳量可達2000噸、廢水污染物排放減排超過50%……现在,全市規上家紡制作業企業中,擁有省三星級以上上雲企業17家,兩化交融貫標評定企業11家,工業互聯網標杆工廠3家﹔建成國家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接入企業超千家﹔建成紡織行業國家級綠色工廠5家。
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明,將持續深化紡織行業筛选落后產能和設備更新作业,支撑重點用能企業树立动力管控中心,構建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協同推進的綠色制作體系,促進紡織行業提檔升級、綠色轉型。(劉璐 嚴春花)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