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16岁寒假工因意外离世:一个拆迁家庭下跌之后的悲惨剧

来源:a8直播免费直播    发布时间:2025-02-25 07:49:22

产品简介

  2025年1月21日下午,江西九江16岁的男孩余俊凯在一家零食店打零工时,被店内通往二楼库房的升降机意外夹住,不幸离世。出生于2009年的他,目击了家里在拆迁取得财富后逐步下跌的进程。在他所日子的安顿小区,无论是家长仍是孩子,不少都以为像他这样成果欠好没考上高中的孩子,打工是仅有的出路,应该“早出去训练”。去零食店作业前一天,是余俊凯16岁生日,他刚到达未成年人打工的最低年岁门槛。

  2025年1月21日下午3点20余分,江西九江郊区芸汇商业广场一楼的“好想来品牌零食”店依然是一副热烈的现象。离新年还有几天,收购年货的老老少少拎着白色购物篮,在一排排堆放规整的零食货架前散步挑选。身着赤色作业服的店员们则在库房、货架和收银台间奔波,脚不沾地。

  余俊凯是其间一位店员。他刚进店里几分钟。在一所职校读书的他,8天前开端在店里打寒假工。这天他是晚班,要从下午3点半上到晚上11点半。在“好想来”的这份作业是刚满16岁的他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活计——外地工厂招聘遍及要求工人年岁在18岁以上,若无法跟亲属一同外出,家长也不放心孩子独自去外地。而在九江本地,一般只需超市、饭店等地需求短期工,但作业深重、环境不算好。

  这几年在九江密布呈现的零食店,供给了一个新挑选。“最近三年,量贩零食店在县城遍地开花。”九江市下辖县城一家“好想来”零食店店长李娟告知本刊,零食店东营各类零食饮料,以贱价获客,往常在超市卖八九元的鸡腿,在零食店内只需5元。“500米就有一家零食店,3年内咱们县城开了有11家。”“好想来”零食店官网显现,到2024年7月,在全国规模内,其门店数量逾越7000家。

  “年前一个月是零食店最忙的时分。”李娟说。她地点的这家136平米的“好想来”零食店,往常经营额为6000元/天,年前均匀能到达2-3万元,最高有4万余元,“结账的部队从门口排到路周围,20多米长,仍是两排,上货都忙不过来。”有时经营时刻乃至会延长到晚上12点今后。但繁忙的时刻只继续1个月,李娟说出于本钱的考虑,店里一般会挑选招兼职。“零食店洁净面子,没有技能门槛,能搬货理货就行,许多年青人乐意来。”李娟寒假也找了两个临时工。

  邻近小区居民张妙的亲属在余俊凯地点的这家“好想来”零食店打寒假工。她从亲属处得知,年前店里至少来了5名寒假工,都是年青的小孩。他们实施两班倒,每班8小时,早班从7点半到下午3点半,晚班从下午3点半到晚上11点半,一天薪酬80元。张妙见过余俊凯几回,他身高一米七出面,微胖,常穿黑色棉袄,见到顾客总笑眯眯的。张妙听到店员喊他“小胖子”。余俊凯的爷爷余太峰告知本刊,余俊凯这次打零工,是一位与他年岁相仿的羽毛球球友约他一同去的。

  两个年青的孩子做的是理货员的作业。这份活不算悠闲,“好想来”零食店内的货品品种在1000-2000种之间,每种货品被摆放在25x30cm的通明塑料盒内,每盒有必要一包包规整堆放2-5层,直至超越盒子边际高度,“缺一包都要补货”。也因而,店员们没有停歇的时分,整天都在碎步小跑,查缺货摄影,然后去二楼库房搬货,补货。补货的精度详尽到缺几包,“每天微散步数几万步”。

  1月21日到店后,余俊凯被店内一名职工喊去二楼的库房拿梯子。该店一位店员告知本刊,这家零食店租的商场一楼层高约6米,店东将其隔成两层,下面是门面,上面做库房。店内左边止境开了两个小门,一个门内架着一个铁制竖梯,但爬竖梯上下楼取货并不便利,店员们多挑选用升降机转移货品。余俊凯从升降机的门口进入。悲惨剧随后发生了。3点28分刚打完卡,张妙的亲属听到职工大喊,他们跑过去,看到余俊凯的头部夹在正在上升的升降机和二层楼板之间,“只需指头那么大的缝隙”,现已没了气味。

  46岁的徐凯从2011年开端从事升降机职业。他告知本刊,升降机本来大多数都用在工业场所,笔直运送一二楼间的质料和制品。2014年,升降机不再归入特定品种设备的安全监管规模,超市、零食店等零售业开端许多购买运用。相较于电梯,升降机设备不要阅历绵长的批阅进程,且本钱低,一台只需1-2万元,而设备电梯需求十万左右。但徐凯观察到,出于省钱考虑,许多店东在寻觅厂家定制升降机时,并未制造安全防护设备,比方围栏门、超载维护、防坠设备、紧迫中止按钮等,并不合适人员乘坐。徐凯参与处理过十多起升降机事端,均涉及到设备防护不到位的问题,徐凯猜想,余俊凯的意外,应该也与此有关。

  从余俊凯作业的零食店动身,沿351国道向东直行3.6公里,便是他和爸爸妈妈寓居的城西港安顿小区。小区很大,分ABCD四个区,一排排矮小的6层楼梯房,黄色的墙皮斑斓,银色的防盗窗生出铁锈,凹凸不平的红黄色地砖上落满黑色的细微枯叶,老旧而略显凌乱,有些楼龄已超越20年,处处充满着衰落的痕迹。小区北侧是密布的工业区,有许多电子厂、机械厂和金属材料厂。九江日报2017年的一篇报导《城西港区安顿小区784户居民满面笑容》说到,这里是江西省最大的会集拆迁安顿小区,到2017年9月,已有14000多户拆迁居民入住。

  拆迁前,余俊凯一家原归于永安乡的爱国村,有上千户人家,现在全散落在小区的各个方位。余俊凯家的房子坐落沿街楼栋的5楼,楼下开满了各类小饭店、小卖部、旅馆、足浴店等,往北走几步路,就到了城西港A区最热烈的环形交叉路口,路途两边摆满了卖蔬菜、烧烤、生果的地摊和小推车,三三两两的白叟坐在球形石墩上晒太阳。白日,小区内鲜少看到年青人的身影,他们简直都在上班,家里多是白叟和小孩。

  小区邻近一家小卖部店东告知本刊,余俊凯是个嘴甜的孩子,每次通过店门口,都会喊她一句“婆婆”。在出事前两天的下午三四点钟,余俊凯曾走进店里,说要换些钱。他从兜里掏出80元纸币递过去,请她帮助转入他的微信里。纸币有些新,一张五十,一张二十,一张十元。现在想来,“或许是刚发的薪酬”。她随口问余俊凯最近在做什么,他说在打寒假工,“挣点零花钱用”。小区一位菜市场鸡肉摊的职工告知本刊,余俊凯喜爱打羽毛球,常常跟他的孙子一同打球。孙子说,余俊凯想挣点钱买羽毛球拍。同龄人里,我们用的拍子大概是80元/支。

  “原先他们家条件还不错,后来孩子爸爸赌博,就差了一些。”余俊凯父亲余水发的一位同学说。多位原爱国村乡民告知本刊,拆迁之前,爱国村全体日子就现已不错。爱国村从上世纪70年代试种蔬菜,1985年成为江西省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我国江西网2012年的一篇报导说到,在上世纪90年代初,爱国村每亩蔬菜均匀年收入达四五千元,是“江西省有名的富裕村”。余水发家归于爱国村二大队,乡民眼里,余俊凯的爷爷奶奶结壮肯干,家庭条件“蛮不错”。上世纪90年代,余家现已盖起了2栋二层小楼,像其他乡民相同,外墙贴上白瓷砖,地上铺满地砖。

  余水发本年40岁,初中学历,年青时他并没有留在家里务农,而是跟村里同龄人一同到外地当电焊工。他们去的是福建、广东等滨海省份,在船只上作业。电焊是个苦活,夏天在船舱里闷着,出来时“衣服能拧下来半盆水,冬季海风吹着又冻得慌”。爱国村乡民张友良2000年左右曾跟余水发一同干过活,“他活干的一般,是不能吃亏那种,但也结壮肯干。”

  2007年开端的拆迁改动了村庄本来的作业形式。当年,在沿江(长江)开发的布景之下,九江市发动城西港区开发建造项目,方案征地15,600余亩,拆迁房子26万余平方米,依托港口建造工业园区。爱国村上千户乡民的土地和宅基地连续被征收,“每亩地补偿2.7万,一户能分到1-3套安顿房,补偿款单户十几万至30万元不等。”不少乡民诉苦“亏了”,他们说到后续其他村庄拆迁前,乡民们会提早盖房以分到更多安顿房,“我的亲属家,一户就分了10套房。”在这次拆迁中,余家2栋房子拆迁,分了3套房,余俊凯的爷爷、爸爸和叔叔各住一套,其他的还有征地补偿款。

  忽然到手的财物以及拆迁后工业园区建造带来的作业时机,促进许多像余水发、张友良这样的电焊工,回到本地务工。那几年,张友良在本地做小包工头,把工人带到工地,就能有几万的进账。人群敏捷集合,钱包乍然鼓胀,愿望也跟着膨胀起来,不少人开端赌博。张友良记住,赌博最凶的是2012-2014年,“仅A区就有至少四五十家麻将馆,打牌的、摸麻将的、赌博的。”张友良说,五六十人围在地下室的一张赌桌前,鳞次栉比五六圈,前排坐着,后排站着,最终一排踩着凳子挤在他人肩头下注。开端时下注十块、二十块、五十块的零钱,到后边赌急了眼,便是一百两百往上压。

  仅三四年时刻,张友良包工程挣的钱,都流进了赌场,“少说有一两百万”。不少乡民说到,许多人将房子悉数输光,妻离子散。本刊采访时,走在小区里,理发店、炒货店、小卖部的门帘后边,都是搓麻将的声响,连足疗店的地下一层,透过窗户也能看到几桌麻将,烟雾旋绕。张友良说,拿到拆迁款的余水发也频频去打麻将、打扑克,干活也挑肥拣瘦,“工价高的活才华,工价低的就不干。”有居民听牌友说,余水发赌博输了几十万。

  家庭的重担压在余水发妻子身上。原先在家带娃的她,后往来不断汽车城做库房管理员,还要照料两个孩子。楼下的小卖部店东常常看到她大清早从门前通过,乘坐19路公交上班,晚上我们吃过饭后她才回来。她常常会去对面一家面店买两份面,“她比较胖,或许瘦身不吃,只给两个儿子带。”余俊凯一个同学说到,余俊凯疼爱母亲,有一次母亲提出要给他花钱补课,他不乐意浪费钱,坚决不去。

  余俊凯的爷爷奶奶家在余俊凯家对面楼。余俊凯的爷爷现已65岁,在工厂打散工,没活时就在街上开电动三轮车载客。1月21日,他接到俊凯出事的电话时,正在交警队处理一同交通事端——拉活时,他与一个打寒假工的学生相撞。等他处理完赶到现场时,现已是下午4点半,周围拉了一圈警戒线,只允许孩子爸爸妈妈进去。一直到清晨两三点,洽谈好补偿事宜,孩子才被拉出来。

  15岁的李奇是余俊凯的老友,刚刚得知俊凯逝世的音讯时,他“不敢相信”。他觉得,假如不去打零工,余俊凯就不会出事。他告知本刊,在他们小区,一般只需没考上高中的孩子才会在寒暑假去打工。李奇跟余俊凯相同,都是上一年初中结业后进入职校就读。本年寒假,李奇的母亲告知他,等他满16岁,就去她地点的工厂打暑假工,提早习惯社会,“训练一下”。而余俊凯去“好想来”零食店打工前一天,是他16岁生日。

  作为城西港安顿小区的孩子,小学时李奇和余俊凯一同就读于B区南侧的九江市港城榜首小学,是同班同学。李奇说余俊凯和他小学时成果不错,总分300分,能考到280分,处于班级中上游。但关于学习,两人也谈不上酷爱。李奇关于余俊凯的形象,简直都是两人一同玩的场景,下课后他们常常榜首时刻冲出教室,玩抓人、跳房子游戏,有时也一同打篮球。

  余俊凯性情有些浮躁,一同又灵敏软弱,他人未经赞同拿了他的笔,或许打球时严防死守不让他进球,他会不由得与人对骂,“但最终他反倒是哭的那个”。但对朋友,他也非常友爱,李奇的爸爸妈妈作业忙,午饭让李奇买面包吃,余俊凯常常约请李奇去他爷爷奶奶家吃午饭。

  小学结业后,两人升入九江市港城中学念书。校园就在余俊凯打工的零食店周围,回家坐公交需半小时,7成的学生都是住读。初一的余俊凯成果中上游,在全班四五十名学生里排名十几名,校园依照成果排座,他的座位在中心。但到了中考时,李奇记住,中考依照成果凹凸排考场,12个考场,余俊凯分在了9考场。他变得“有点混,不肯学习”。

  改动发生在初二。这一年,余俊凯的成果直线下坠,在班级倒数,坐在倒数第二排,与刘炫做了同桌。在刘炫的视角里,这与玩手机游戏有关。刘炫说,校园制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初一时学生们还都恪守,到初二,开端有学生偷藏手机在宿舍,约他们下晚自习后一同打游戏。余俊凯和刘炫之后也将手机带进校园,11点宿管查完寝后,他们常常熬夜打游戏到清晨两三点,有时还会通宵。白日上课时,两人都趴在桌上补觉。

  刘炫记住,余俊凯原先还会认真完成作业,后边就抛弃学习了,“初三的体育中考,他都没来参与。”刘炫理解那种“不想学”的心境。他说,以数学为例,知识点一环扣一环,有几天的课睡觉没听,“后边就像听天书,很难听懂,学的很累”。中考总分830分,李奇只考了520分,间隔私立高中的分数线还差十几分,被分流进中专,他说余俊凯考得更差一些。

  住在城西港安顿小区的家长们很难注意到孩子改变开端的细微信号。在九江,不少地方的家庭形式是爸爸妈妈一方外出务工,一方在家陪读,早中晚三餐接送孩子,晚上监督孩子写作业,继续到初中结业乃至高中。但在城西港安顿小区,拆迁后从外地回来的许多爸爸妈妈都在本地务工,因为薪酬不高,常常要夫妻双双作业,才干保持家庭根本开支。爱国村一位50多岁的乡民王科说,拆迁后他在九江做水电设备,早出晚归,妻子在北边的工业区做流水线,早八晚八两班倒,两人凑在一同月薪才9000元。校园离家远,孩子只能住校,孩子的哺育也倾向“放养”。

  王科的两个孩子初中也都是住校。大儿子27岁,初二时也阅历过与余俊凯相似的成果下滑。王科记住,有天他到工地不久,就接到儿子教师的电线点多,被宿管查出与几个室友一同玩牌。后来,儿子开端玩手机游戏,不服管束,王科只能哄着他,自动给他买新手机,条件是每天操控玩手机的时刻。后来,他才牵强考上高中。

  在本刊的采访中,城西港安顿小区那些没有跨进高中进入职校的孩子,无论是家长仍是孩子本身都觉得,学习的路现已走不通,摆在眼前的只需打工一条出路。也正是这部分孩子,成为打寒暑假工的主力军。行将满16岁的李奇也很乐意去,他方案挣到零花钱,可拿来买衣服鞋子、请客吃饭,“吃一顿火锅每人都要五六十块。”

  出过后,余俊凯作业的零食店拆除了升降机,现已正常经营。店员说,店东方案将竖梯改成七字型步梯,便利职工上下楼搬货。为了日子,余俊凯的爷爷现已出去跑车,与本刊通线点多,他还在拉客。他最终一次见到孙子,是在1月18日。那晚11点10分,他开车前往孙子打工的零食店接他下班时,他还在忙着搬货理货。那天下班后,爷爷问他累不累,余俊凯说“不累”,“他乐意干(这个活)。”